2021/04/18

这是一段来自知乎匿名用户的评论:

我以为黑暗的路上只有我一人,踉踉跄跄。当我燃起微弱希望的一刻,看到了满目的行者。大家相视一笑,继而散作满天星。

山的那边依然是山,而我已经翻过自己心中的山;剩下的那些叠嶂,成了我乐意去欣赏的绝美风景;纵使沟壑万丈,我也会用自己的智慧逢山开路遇水搭桥。

“恰同学少年”,我想,这就是我梦想中真正理想的自己。强大到连自己都心生敬佩,却不孤芳自赏,更不与人喋喋呓语。

不再为一点利益纠葛不清;不再痴迷爱情深渊;不再贪恋那些物质虚荣。在知识中“挥斥方遒”,铸造自己的罗马,又为人点亮心灯。

我之所以变得波澜不惊,是因为我已经在铸造我自己墓志铭的路上,就像我觉得我看伟人的书时候,我甚至能感知到他还有什么没说;这种懂你的激动,甚至没有寄托于任何的身体或者精神的茧房。因为我知道,以后一定有一个人能通过我的文字,读懂我的内心。

做研究的人,或多或少已经走到人类知识的边界,一边是现实,一边是深渊,我们可能并不清楚我走过去搭上的是桥梁,还是葬身地平线。

记得英语老师讲过一个故事,柏拉图的洞穴。我想,我一定应该是那个走出洞穴的人。我一直相信梦在远方;后来,我来了很远的地方。

我现在发现,支撑我的,其实并不是找一个懂我的她;也不是为了改善生活,亦非获得什么荣华富贵。而是,找到了自己。

我们寻找的榜样,其实就是自己。——致当代的博士研究生